生活中,有的人總愛把錯誤推給他人,試圖抹黑對方,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這樣的行為令很多人煩惱無比。
然而,真正高情商的人,從來不會輕易讓別人擔責。
古語有云:「事不避難,義不逃責。」
每個人都會犯錯,若只會躲到背后,逃避責任,往往只會原地踏步,身邊人也會漸漸遠離。
唯有少一些借口,多一份擔當,才能讓身邊人更加信賴。
高情商的人,都懂得向內審視自己,不依賴外因。
口中「都是你的錯」,就是關系破裂的開始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
網友逛超市的時候,遇到一位媽媽和婆婆帶著小孩一起購物,這時,婆婆從背包里拿出一個奶瓶喂孩子。
可意外的是,不小心手滑,打碎了奶瓶,這時,婆婆氣勢洶洶地沖著兒媳說:
「我說不帶奶瓶,你非得帶,現在好了,撒了一地,你自己收拾吧。」
說完,婆婆就氣勢洶洶地推著孩子走了,留下滿腹委屈的兒媳原地待在那里。
明明不是兒媳的錯,卻把錯誤推到她身上。
還有一次,夫妻二人帶著小孩散步,走著走著,孩子不小心絆倒,摔了。
沒想到,爸爸突然對著媽媽說:「你是怎麼帶小孩的,看著孩子還能讓他摔了,要你有什麼用。」
明明夫妻雙方都在場,孩子也小,走路不穩當,難免磕磕碰碰,可是父親卻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媽媽一個人頭上。
大部分人,都會下意識地害怕承擔責任,可人若不承擔責任,身邊人也會因此而深受其害,離你而去。
同事和她老公是在大學里認識的,從大一剛開學到大四,從一見如故到雙向奔赴,四年里感情一直很好。
畢業之后,男生因為放不下老家的母親,選擇回家發展,為了兩個人的感情,同事放棄了城市的錦衣玉食,義無反顧地跟他回了鄉下,結了婚。
可是,同事對鄉下的生活并不適應,加上老公的工作發展也不順利,家里這幾年條件,都一般般等,這一切都讓同事覺得,之前跟著男友回鄉就是一個錯誤。
于是,兩個人的爭吵一天比一天嚴重。
每一次,同事都會抱怨說,當初為了你,放棄了城市生活,來到這兒,我的命真苦。
抱怨爭吵的多了,兩個人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以失婚收尾。
一段關系中,任何選擇都是雙方自愿付出,一味地抱怨,解決不了問題。
如果,同事愿意承擔起家庭的擔子,為兩個人美好的未來付出,而不是只有抱怨,將本來該一起承擔的責任,統統都推到對方身上,或許兩個人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在《殺人偏差值70》一書中有句話:「人生要自己選擇,由此產生的責任也全部自己承擔,這才叫活著。」
人活著,就要承擔責任。而甩鍋,是我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為。
若真心想要成長,就把想要逃避責任的弱性徹底收好。
甩鍋,從來不解決問題
在電視劇《歡樂頌3》中,永遠不知錯的何憫鴻,恨得觀眾咬牙切齒:
何憫鴻她認為自己出于好心,在明知道對方剛受到傷害情緒極其不穩定的情況下,和剛被騙婚的余飛雪出去喝酒,并且不加以阻止,導致對方喝得爛醉。
之后,沒有能力處理喝得爛醉的余飛雪,又把她帶回了出租屋。
可是,她自己又不愿意將房間分給余飛雪,只想著將余飛雪推給另一個姑娘,葉蓁蓁。
但,葉蓁蓁也明確提出了自己的不愿意,一是自己和余飛雪不熟,二是如果對方身體出現問題,自己承擔不起,三是,萬一對方酒品差,打壞了葉蓁蓁的貴重物品怎麼辦?
可頭腦發熱的何憫鴻,只有簡單的共情,沒有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所有的麻煩都推給舍友,讓所有的舍友替她擔責。
之后,又將余飛雪,推給了一個和她八竿子打不著的表哥。
送完人之后,葉蓁蓁想要提點何憫鴻犯的錯誤,可是,面對好心,何憫鴻最終只感嘆道:余飛雪的堂哥不靠譜,后悔沒有給余飛雪訂個酒店。
何憫鴻永遠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沒情商沒能力,永遠不會檢討自己,遇事只會往后躲,把自己該擔的責完全推給別人。
楊天真在《把自己當回事兒》中提到:
自己在睡前,會復盤看自己對今天的每一個決策是否滿意,做這個決策是情緒使然,還是經過理性判斷。
只有跳出「自我合理化」,站在上帝視角,才能活出精彩。
在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中,阿Q就是一個將「精神勝利法」運用到極致的可悲人。
阿Q是一個一貧如洗的貧民,只能在別人家里做短工,連名字都沒有人記得,他唯一的能力就是熟練運用「精神勝利法」。
阿Q頭上有一個瘡疤,聽到別人談論,他就會發怒,可是,每次打架如果打輸了,他就會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
心里充滿優越感,如果這種優越感被打破,他又會立馬找補:「我是個能自輕自賤的大人物了。」
在一次次找補中,他一邊被人打壓欺負,又一邊打壓欺負比他更弱的人。
但阿Q的精神勝利法,只是讓弱者更弱,強者更強,抵不過現實中他人擁有的一切。
尼采說過:「能承受多少真相,是對一個人精神強度的考驗。」
只有接受了現實的真相,不逃避,才能有所長。
成年人的世界里最忌諱的,是讓別人給自己的爛攤子擦屁股。
低情商的人,只想著自己一時痛快,而不顧自己的能力。
高情商的人,會在理性思考之后,給出自己的最優解,既解決問題又不讓他人擔責。
魚目混珠心態,就是在毀掉自己
克里斯托弗·肯·吉莫說過:
「你對自己最大的貢獻,就是讓自己內心強大起來。強大不是因為你戰勝了自己,而是接納了自己。」
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直面自己的能力,逃避,只能害了自己。
既然如此,不妨收起自己總是魚目混珠的心態,學著承擔責任。
1、想想這件事,教會我們什麼
生而為人,都會有諸多不易。
失業,失戀,婚姻危機等等,如果這個時候,有一個人替我們承擔,那該有多好,但只有未來的自己知道,事兒不自己扛,原地踏步就有多久。
尼采說過:「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你。」
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接受不符合我們期待的事情,想想它教會我們什麼,而不是躲避。每一次意外,都是成功的墊腳石。
當你能想清楚,就不會輕易被擊潰 就有更多的勇氣去改變。
2、依靠自己的力量
小的時候,摔倒了有爸媽會將我們扶起來,安慰哭泣的我們。
長大后,才明白,不是所有人都有義務去安慰你,我們終究是一個人過完一生。
可以依靠,但別依賴。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寫道:「學會控制自己的了一切,只有活在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
如何過完這一生,看得,終究是我們自己的選擇,而選擇也是我們自己該承擔的責任,而不是別人。
學會不逃避「今天」,才能有美好的「明天」。
很喜歡席慕蓉在《獨木》中的一句話:
「我也知道,在這之前,我必須要學習獨立,在心靈最深處,學習著不向任何人尋求依附。」
人生很長,我們總期待自己有一個更美好更耀眼的明天。
有時候,覺得不是自己故意的事、小事下意識地逃避,看似無所謂,其實已經在心底悄悄埋根。
甩鍋給他人,躲避責任,永遠不知道自己的錯,是我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為,只會暴露你的膽怯。
只有適度地改變自己,才會展現你的膽識,最后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