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退休后,歷經歲月打磨,越來越喜歡雪小嬋所說的那樣:「到了一定年紀,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細細想來,深以為然!以前喜歡呼朋喚友的生活,如今是越來越喜歡一個人安靜地待著,看看書,打打拳,追追劇,不想再跟誰有過深的來往。
亦舒說過:「世上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當事人心如刀割,旁觀者再關心,也隔著一層皮肉。」
很多時候,朋友關心會讓人成為負擔,不如淡淡地相處,因為生命里很多困頓,只能靠自己扛過去,他人愛莫能助。每個人都需要空間和時間,去清掃落在自己身上的灰塵。
人生無常,世事滄桑,孤獨無奈是人生常態,我們注定是人生路上的孤旅者,需要一個人走完最后的路程。退休后,如果一個朋友都沒有,說明了這四個問題,別不信。
1、看懂人性,看淡過往,放下一切
王志文曾說過:人一旦歷練到不想說話,不想爭辯,不想討好別人,沒有了交友的興趣,懶得理會逢場作戲,那就證明已看透人生、悟透了人性。
退休后,歷經歲月塵風,早已看透人性和人心,對于過往的名利爭奪,早就不在意了,工資再高,要活到退休,名利過往都如塵煙。
想要自己活得舒暢,就要給自己留一份清涼的心境,放下一切,也看淡一切,安靜地過自己的日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既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也不必聽別人的評價,自己就是最好的人生。
2、懂得了人生最終能依靠的是自己
司馬遷的《史記》:「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所謂朋友無用論,也是人們心中美好的愿望,能夠成為朋友,最起碼要相互提供情緒價值,若連不用花錢的情緒價值都提供不了,更不要說其他了。
年輕時,覺得多個朋友多條路,認為身邊的朋友越多,自己越是成功人士;退休后,才發現,你的利用價值沒了,人沒走茶就已經涼了。
因利而聚的朋友,也會因無利而散。錦上添花容易,真正的雪中送炭難得,到了一定年紀后,你就會明白,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有自己才是最牢的依靠。
3、不必刻意合群,學會與自己獨處
《在細雨中呼喊》中,作者余華這樣寫道:「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孤獨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獨自的生活。」
退休后,參加各種群體活動,覺得熱鬧非凡,大家在一起,姐姐妹妹的相互幫扶,是退休后多麼美好的生活。
然而,人群里的歡樂過后,再仔細盤點一下,不過是煙花般的短暫,有時還要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勉強維持著這樣的合群,看別人的表演,還要賣力地鼓掌。
等到你真正需要幫扶時,這些平時姐妹相稱的人早就沒了蹤跡,甚至還會被心機多的人坑一下,上過當,吃過虧,才知道一個人獨處是多麼的愜意。
低質量的合群,不如高品質的獨處。退休后,不刻意合群的人,往往都把自己活成了想要的模樣。
4、學會了富養內心,低配生活
退休后,越來越在意內心的豐盈,對于物質的需求,越來越低了。少了攀比心,也沒了計較心,學會了低配生活,注重生活品質和富養內心。
錢多多花,錢少不花,有多大的本事吃多少飯,不再把自己置身于各種消費群里,安靜地修煉自己的身心,把時間給值得的人,把感情付出給信任舒服的人。
退休后,勇于獨處富養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往后余生會越過越好。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過爾爾。
一起一落是歲月,一呼一吸是人生,走過山河,在煙雨朦朧的塵世間,發現人生也就是活自己。
退休后,沒有朋友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只因你還沒有遇到與你同頻的人。
生命里那些燦爛的日子,大多數都是在獨處的時光里遇到。沒有朋友,安靜地過好自己,在不攀比,不計較獨處里,安靜,從容,淡泊,優雅地老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