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送一組清末時候的老照片,盡管攝影技術并不過硬,可雜亂無章的敗筆卻很少見到,這些人物和場景給了我們足夠的信息,以此了解一段真實的歷史。「滄桑轉瞬誰能識,富貴浮云安可常」!
一張清末的采耳照,一位職業采耳師正在給衣著華麗的公子哥掏耳屎。這并不是在街頭巷尾,而是在家中,說明采耳已經從理發匠中細分出來。采耳源自民間,興于阡陌,到了清末,「巴蜀」之地更是隨處可見。
采耳是一門真正的手藝,心靈手巧,心細如發。相片里采耳師很職業,桌子上「十八般兵器」樣樣俱全。「千年游來多享受,神仙飛來也歇腳」,采耳最佳在成都。
打扮精致的年輕女子,濃妝艷抹,從衣著打扮上可以看出其家境殷實。不過清朝女子的服飾一點也沒有美感,東方女子的形體美更是難以展現出來。
除了滿族女子不纏足,漢族女子都是裹著腳的,這在清宮劇里也很少見到。纏足如今看來是對女子的摧殘,可在當時卻是非常崇尚的。家境越優越,女子越逃不過纏足的命運。
達官顯貴的家,老爺悠然地坐在那里,肥頭大耳。仆人在一旁站立著,瘦不拉幾的。院子里光影交錯,花花草草,樹木參天。如此庭院,著實令人羨慕。
被沉重木枷壓垮的犯人,躺在地上,似乎已經不省人事。木枷是當時常用的刑罰,重達幾十斤,大小,戴枷時間都由罪行輕重有別。
八國聯軍侵華時,被焚毀的正陽門箭樓,城門樓子已剩一半,斷壁殘垣在無聲地訴說著曾經的苦難。而這把火還是義和團放的,為了抵制洋貨,店鋪引燃了箭樓,「官民搬徙,十室九逃」。慈禧回鑾的時候又在上面搭了個臨時的樓頂,直到1903年才重修。
兩位青樓女子,纏足的那位是青樓里的花魁,人長得標致,被老鴇子視為「稀罕寶」。年輕的時候,人人趨之如騖。等年老色衰,客不能接時,就成了累贅,被老鴇一腳踢開,或者轉手賣給人販子。
情投意合,被贖出去的寥寥無幾。有,也是六七十歲的老爺討回去做小妾的,更是活受罪。
令人心痛的一幕,洋人在碼頭給討飯的孩子施舍,糖塊被扔在了地上,孩子們四處搶拾,連滾帶爬。
二十口人的全家福,在當地稱得上是望族了。封建社會,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越是大戶人家越是妻妾成群。娶妻納妾不僅是為了門面,更是為了子嗣延綿。
醇親王奕譞和他的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奕譞曾經與慈禧聯手做掉了肅順等顧命大臣,之后被慈禧委以重任。他的兒子是光緒帝,他又被封親王世襲罔替。婉貞便是慈禧的親妹妹,自從兒子成為皇帝后,她與姐姐的關系并不好。
老態龍鐘的李鴻章拖著病體在與洋人談判,不得已而為之。慈禧與洋人宣戰,結果狼狽出逃。她幾次讓南方諸省進京勤王,可東南各省隔岸觀火,遠在兩廣主政的李鴻章也感慨「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慈禧逃到西安后第一道圣旨就是委派李鴻章為談判全權大臣。78歲的李鴻章只能奉詔北上,此時的他已經年邁不堪,走路都需要人攙扶著。他與洋人簽訂了一生最后一個賣國條約,之后吐血而亡。
八國聯軍侵華時,在北京城駐扎的印度殖民軍隊。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他們的腳下還踩著一張搶劫來的老虎皮。看起來人高馬大,頗有氣勢。可當時的印度早已經成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充當著馬前卒的角色。
道義門的一位值守太監,他提著蒲扇站立在那里,紋絲不動。太監也是苦命的人,為了生活凈身入宮。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在宮中行走,在主子面前從來都是低首垂眉,唯唯諾諾。
坐鳳輿出行的慈禧太后,身前身后有太監環繞著,這氣勢無人能比。前面是她最信任的兩位太監李蓮英和崔玉貴,李蓮英官居二品,位高權重;崔玉貴鞍前馬后,地位僅次于李鴻章,光緒帝的珍妃就是他將其沉井的。
慈禧走哪里都是講排場,太監宮女跟著,陣勢浩大。照片中太監們都身穿蟒袍,可小鮮肉并沒有幾個。這也說明能夠在慈禧身邊服侍的都是經久考驗的,來不得半點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