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多半是家長自己惹的禍
2021/05/15

週末去表姐家,往常一進門就會跑過來打招呼的小外甥陽陽,卻坐在沙發一角抱著個玩具小汽車沉默不語,眼睫毛濕濕的還帶著剛哭過的痕跡。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委,陽陽拿著新買的遙控小汽車獨自下樓玩,剛玩幾下就被另外幾名小朋友搶去,還回來時,小汽車的遙控已經壞掉了,心裡委屈又不敢跟別人理論,陽陽只好拿著壞掉的汽車哭著回來告狀。

「在家裡誰碰他的東西都要跟誰急,到了外面被人搶了玩具吭都不敢吭一聲,就知道窩裡橫!」

說完前因後果,表姐滿臉的恨鐵不成鋼。

現實中像陽陽這樣「窩裡橫」的孩子其實不在少數,他們「在家飛揚跋扈,在外膽小怕事」,家裡家外兩幅面孔。

很多家長困惑于自家孩子的性格反差,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心理學家愛利克·埃裡克森曾經說過:「孩子對外軟弱,對內強硬,從本質上是一種趨利避害的本能。」

這種本能讓孩子在家時無所顧忌,為所欲為,一出家門則變得老實內向,待人接物畏畏縮縮。

而孩子之所以這樣並非天生,這與他們後天的教養方式和所處家庭環境,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01、孩子「窩裡橫,外面慫」

有調查顯示,對於自家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形成,九成家長都不知道什麼原因。

家長們每天為孩子的情緒反復憂慮擔心,卻不知道,問題的根源恰恰就在他們自己身上。

這些根源大致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在家無底線嬌縱,導致孩子心理失衡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孩子在家時所有人都對他有求必應,萬般驕縱,讓他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到了外面才發現並非如此,他不僅支配不了別人的意志,面對外界的壓力,更是無力反抗。

這種落差會直接導致孩子心理失衡,自尊心受傷,在外明明大氣都不敢出的孩子,一回到家就開始撒潑打滾,變得頤指氣使,以此來找回面子,平復失衡心理。

第二,在外處處包辦,孩子變得膽怯、懦弱

表姐家的陽陽,從小奶奶帶的比較多,不僅在家事事不用伸手,在外也處處被護在身後。

每次出去玩,不管是跟小朋友鬧矛盾,還是認識新的小夥伴,奶奶總是沖在前面,幫忙道歉、找場子,做孩子社交的代言人。

奶奶密不透風的愛,直接養成了陽陽在家像個「小皇帝」,在外卻慫的一句話都不敢說的性格。

孩子與人交往,家長卻事事出頭,不捨得孩子獨立,父母的層層「保護」,不僅讓孩子失去了學習和探索世界的機會,性格也逐漸變得害羞、怯懦。

父母這種自以為「愛」的教養,最終在孩子骨子裡種下了狂妄和自卑兩種極端性格,讓孩子「在家像頭霸王龍,出門慫得像條蟲」,對孩子未來的影響惡劣而又深遠。

02、「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

很難與外界相處

曾在網路論壇上看過這樣一則求助帖:

「我兒子今年上國中,從小在家裡說一不二,因為家裡人都比較順著他,對他的各種「霸王」行為也比較寬容,孩子爺爺奶奶甚至覺這樣的強勢性格不錯,起碼出門不會被欺負。

但是前兩天學校老師卻打電話過來,讓我注意孩子的心理調節,說他在學校很孤僻,跟同學融不到一塊去,對此我實在很費解,怕直接問他又惹他又發脾氣,一時不知該如何處理……」

正當家長為自己養出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而沾沾自喜時,卻不知他們心中那個所謂性格好的孩子,正在外面飽受孤單和社交的恐懼。

也許這位家長還是不願相信,老師口中那個孤僻不合群的「悶葫蘆」,就是平時在家侃侃而談,經常對自己發號施令的那個孩子。

但事實上,他們正是同一個孩子。

知乎上關於「‘窩裡橫’的孩子未來會怎麼樣?」的問題,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當然是長成‘窩裡橫’的大人,他們從小在父母的保護下長大,沒有能力與別人建立舒適健康的關係,在外軟弱自卑,壓抑自己,回到家則脾氣暴躁,只會欺負自己人。」

孩子小時候養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長大後不僅自己活的窩囊心累,對家人來說也是難以擺脫的災難。

因為這種性格的影響,他們只敢在熟悉的人面前「發威」,到了外面出於自我保護,就會自動變「慫」,連跟外界保持平等坦蕩的交流都做不到,又何談好好相處呢?

03、聰明的父母

讓孩子不「橫」不「慫」自由成長

著名作家珍妮·艾裡姆在《養育兒子》一書中曾寫道: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的確如此。

很多父母意識到了「窩裡橫,外面慫」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想要避免或糾正,卻往往因為觀念的錯誤,用錯方法,最終適得其反。

那麼究竟該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讓孩子在家不「橫」,在外不「慫」,勇敢坦然的自由成長呢?

不妨試試以下幾點建議:

1、樹立規則,拒絕無底線驕縱孩子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親子諮詢師楊傑老師認為,媽媽的一味妥協,孩子只會從媽媽身上學到兩樣東西:

第一,發脾氣;

第二,只要自己堅持發脾氣,媽媽遲早會妥協。

家長只有樹立規則,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有原則、有底線,堅決不妥協的按規矩辦事,才能培養出孩子的規則感,説明其改掉或者從一開始就杜絕其發展成「窩裡橫」的習慣。

2、耐心包容,不要急於給孩子貼標籤

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父母帶孩子在外面玩,碰到認識的人,就要求孩子打招呼,如果孩子膽怯後退,家長就會一邊訓斥孩子不懂事,一邊解釋:「我家孩子就是比較膽小......」

面對孩子膽怯認生,不管是家長的訓斥還是隨意「貼標籤」,都會在孩子心中形成一個「我就是這樣」的潛意識,為孩子的性格發展增添一道無形枷鎖,讓孩子失去開放自己的勇氣。

家長只有耐下心來,理解包容孩子一時的退縮並加以鼓勵引導,孩子才能學會如何與外界交流。

3、耐心傾聽,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義大利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蒙台梭利認為:

「兒童對於特殊的環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期,這種敏感時期與生長現象密切相關,並和一定的年齡相適應。」

正是由於這種敏感性,「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自尊心極強,情緒往往處於兩個極端,在陌生換環境中內向壓抑,在熟悉環境裡暴躁跋扈,而兩種環境的切換,則讓他們更加不懂如何正確表達情緒。

所以面對內「熊」外「慫」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更加有耐心的傾聽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引導他們正確與情緒相處,糾正失衡心理。

4、適時放手,給孩子自由成長的機會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有這樣一句臺詞:「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總有一天,他們會走出自己的路。」

但前提是,他們有機會從父母的層層「愛」中走出去,父母每一次以「愛」為名義的保護,都是在剝奪孩子獨立的機會。

只有適時放手,讓孩子獨立,鼓勵和引導他們走出家門,與同齡人正確交流,孩子才會放下膽怯和恐懼,勇敢走出去,建立屬於自己的世界。

自體心理學創始人海因茨·科胡特在《精神分析治癒之道》一書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不含敵意的堅決,不帶誘惑的深情。」

面對孩子「窩裡橫」的問題,父母只要保持溫和而堅定的教養態度,孩子自然就會變得在家規矩懂事,善待自己人,在外不卑不亢,贏得更多人的喜歡。

如果把孩子比作瓷器,家長一定要做那個最負責的捏瓷人,只有把最初的瓷型塑好,在未來成長的道路上,孩子才能順利通過生活的淬煉,走向更廣闊的未來。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父母力道適度的愛中,獨立勇敢的面對外面的世界,自由快樂的成長!

「誰出175萬救我爸,就嫁誰」!26歲女孩用「一生幸福」換父親手術費,今現狀曝光:讓人動容
2023/07/04
風水大忌!夫妻睡房千萬別放「三樣物品」財神見了繞門走「除非你想變窮」
2023/07/04
客人吃自助餐剩大半,被罰10750元,淡定付錢離開,老闆:出大事了,快把他追回來
2023/07/04
一生只能賺正財,千萬不能「碰賭」的三大生肖
2023/07/04
和老婆感情淡了…我故意把「和小三合照」傳給老婆,失婚那天老婆「遞給我一份神秘禮物」我痛哭失聲
2023/07/04
鐵肺歌后半年賺不到10萬,遭爆轉行賣房,放下偶包認了開始當上班族
2023/07/04
帶三孩過活!65歲媽媽得知「老公在小三家掛了」大笑出聲 「丈夫喪禮上」開口第一句全場哭了!
2023/07/04
公公戴名表,婆婆穿十幾萬塊的衣服,家住別墅很氣派,不料進屋后,讓我奪門而逃!
2023/07/04
不要不相信,「四生肖」近期會有一筆【橫財】
2023/07/04